新华社南宁8月27日电 题:友谊关见闻
新华社记者李欢
26日,记者来到广西崇左凭祥市的友谊关口岸。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友谊关零公里的界碑,这是国道322线的终点,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的终点,也是越南一号公路的起点。
从友谊关出关后,就是越南谅山省。在关口处能看到,对面越南的山峰与中国并无二致,郁郁葱葱,绵延很远。
友谊关口岸是中国通往越南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之一,因其交通便利、通关快捷,成为众多旅客出入境的首选通道。同时,它也是越南旅客进出中国最方便的路径之一。
友谊关始建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关楼为1957年重建。关楼共有四层,底层全部用长方形料石砌就,城门为圆拱顶,城墙上的齿形墙垛棱角分明。
如今,友谊关成了一处旅游“打卡”点。时值暑期末尾,游客量略有减少,仍能见到三三两两的游客顶着烈日走动,挂着“川”“贵”“吉”“桂” 等车牌的汽车出现在景区停车场。各地游客来到中越边境,有的是为饱览友谊关景色,有的则直接通关去往越南旅游。
国道322线终点线上,多名中年男子办理完通关手续后,拖着黑色行李箱迎着越南的高山跨过边境,向前进发。
记者尝试着打招呼,并不确定他们是去越南的中国人,还是来中国采购折返的越南人:“嘿,大哥!你们去哪儿?”“我们去越南旅游啊!”原来他们是中国人,准备去越南度过假期。
在“零公里”附近的半山腰处,是中越两国边境第1116号界碑和1117号界碑,单数的是中国的,双数的则是越南的。
在越南界碑处,可以看到穿着越南传统服饰奥黛的游客。她们上衣的上半段酷似中国的旗袍,从腰部开叉,下半段分前后两片裙摆,让人无法确定他们是体验越南服饰的中国游客还是越南人。
说越南话的中国人,说中国话的越南人,相貌别无二致,在边境地区交往交流交融。
登上友谊关楼顶,极目四周,左辅山镇关炮台、右辅山(金鸡山)炮台等景观映入眼帘。同样能看到的是一辆辆穿梭往来、载满货物的货车,忙碌而有序。
货车司机们有的在指挥、装卸货物,有的则与海关人员交流,确保通关顺利进行。边贸蓬勃发展让他们的生活又忙碌起来,符合快捷通关要求的货车15秒左右便能完成查验?!?#25195;个脸、扫个指纹的事,很方便?!?#19968;名货车司机说。
口岸旁,友谊关边检站也是一片忙碌。电子屏幕闪烁着数据,工作人员在不断更新和审查进出境的货物和人员信息,逐一检查进出境的货车文件,仔细核对货物清单与单据。
在友谊关口岸海关查验平台门口,远远就能闻到浓重的榴莲味。这些榴莲来自越南,虽然销售已过旺季,但每天仍有大量榴莲等待被分装运送。金黄的榴莲个大饱满,海关关员正对它们进行检疫查验。
这些从越南树上摘下的果实,经过现代化技术快速通关和便捷物流网络的运送,最快三到五天就能保鲜到达国内。
日复一日,越来越多的商人在这里从事经贸合作。据中国商务部数据,中越双边贸易额连续3年突破2000亿美元,今年1至7月达到1450.7亿美元,同比增长20.9%。
2025年,中越将迎来建交75周年。两国在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框架对接合作,加快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口岸基础设施“硬联通”,提升智慧海关“软联通”,携手打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促进人文交流等方面有着共识。
比较新的变化是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在距离友谊关十几公里的凭祥跨境电商直播基地里,越南语主播正在向越南观众售卖中国产品。随着通关效率提升,越南网民在直播间里下单的中国商品,一般两天内就能送到越南境内的分拨中心。
人员来往频繁,货物双向抵达,这是中越在合作上的“双向奔赴”,带动两国民众增收致富。
转载请注明来自金华市宝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友谊关见闻播报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