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卫生健康局决定在全区范围开展“感动花都十大医护事迹”推荐评选活动,活动旨在挖掘发生在花都区的医护先进事迹,激发系统干劲,展示行业形象,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获奖作品将颁发荣誉证书,并在区内主流媒体及卫生健康局微信公众号进行展示。
现按照活动安排,将进行网络投票
投票时间:即日起至5月18日18:00
每个微信号每天可投3票,
不要忘记时间哦~
投票方式
2、在微信对话框内,点击“精品专栏”,进入“花都十大医护事迹”栏进行投票(如下图所示);或者在对话框直接发送“医护”二字,即可进入链接投票。
今天,
让我们心怀敬仰,
静下心来一道看看他们的故事。
“医联体”十小时
“生死营救”跑赢死神
花东镇北兴卫生院
不明原因的腹痛,统称急腹症,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难以预测。2018年1月26日,黄女士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因急腹症遭遇了人生最最危险的时刻。幸运的是,经过北兴卫生院多学科医护及花都区人民医院救治团队10多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打赢了这场生死战役,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018年1月26日11:10左右,黄女士因腹痛引起晕厥被送进北兴医院急诊科。考虑急腹症病情复杂且危险,急诊科立刻联系妇科进行会诊抢救。
11:20检查结果出来,病人腹腔出血量已达3000ml、极有可能是脏器破裂。生命已经危在旦夕!
病人命垂一线,医生立刻启动院内重症抢救小组预案,指导抢救,做好手术准备,组织多学科医生协诊,同时请求花都区医疗集团上级单位人民医院协助抢救。区人民医院获悉情况后,当即开通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紧急救援绿色通道:林波主任等普外科、妇科、麻醉科团队即刻随同救护车前往指导抢救。
时间就是生命,病人被紧急送往手术室。11:45由妇科、外科、麻醉科组成手术团队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腹腔积血约4000ml,探查见结肠左曲及大网膜处有血肿胀起,部分网膜处有破裂,裂口处活动性出血。
此时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抢救团队到达,叶晓斌麻醉主任接麻醉指导工作,林波普外科主任担任术者。林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高超的手术技能,迅速进行压迫止血,腹腔内出血情况明显减少。此时林主任敏锐地察觉病人后腹膜处出血情况复杂,这可能是某脏器血管破裂等征象。由于病情危急,刻不容缓,当地缺乏高级生命支持救治体系,决定待病人病情相对稳定后,迅速转入花都区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
16时左右,急促的救护车鸣笛响起,花都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飞奔上前推扶车床,奔向急诊抢救中心。急诊医学科、普外科、放射科、介入科……进行多学科联合救治,讨论最佳治疗方案。“面对生命,尽心尽责”,抢救小组决定给病人行介入治疗,一边严密观察,随时处理并发症,随后明确病因:脾动脉及分支血管瘤破裂。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病人血氧饱和度上升,血压稳定,意识渐清,呼吸平稳。
医护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病人转急重症科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治疗。又经过24小时的监护,病人病情好转,逐步康复……
抢救中,时间就是生命,信任就是时间,从就诊到确诊、转诊,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大营救。双方医院通力协作,都为此次危重病人的成功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体现了花都区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成员之间灵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独特优势,是医疗集团助推医学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
▲上下滑动查看事迹
有一种胎教
,
是手术室中的温情与坚守
花都区胡忠医院
这几天,建设院区手术室护理组长黄辉春终于能“闲一下”了,抱着刚诞生的幼子的她一脸幸福。3月12日早上,黄辉春和往常一样挺着大肚子去上班,上班时就一直在宫缩,偶尔有疼痛,已经生育过一次的她觉得应该没什么事,处理完手上的事情后去产科检查,疤痕子宫的她已经符合剖腹产的指症,几个小时后便生下幼子。
而在几天前,这位了不起的医护母亲,还担负起了一场紧急的抢救工作,完成了她“另类”的胎教。3月9日下午四点三十分左右,建设院区手术室突然接到通知,有一名宫外孕大出血的孕妇马上从基层医院接到该院手术室,请手术室马上做好抢救准备。电话一挂,因护士长外出学习而代行使护士长职责的黄辉春马上忙碌起来,向上级汇报、向同事分配好任务,并主动承担了上台护士的岗位。
紧张而不忙乱的术前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很快,病人便送来了,因为术前准备充分,手术一分一秒都没耽误,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抢救,病人转危为安,送入住院部继续治疗。此时,一直站在台前忙碌,离预产期只有不到半个月的黄辉春终于能坐着歇一歇了。
“春姐,你预产期什么时候,这么大肚子还来上台?”“阿春,如果不舒服要及时和我们说,不要太辛苦了?!?/strong>这是最近她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怀孕期间,她和其他姑娘一样上班,配合医生做好手术工作、配合护士长负责日常工作,从未有过时间休息,虽然临近预产期已经能够请产假,但她依然选择每天在工作岗位上忙碌。
“我们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已经习惯了,在病人看来也许我们比较特殊,但在医院,和我相似的情况很普遍?!?/strong>说到为何坚持工作直到临盆,她说不想因为自己请产假而增加同事的工作量。“我自己本身就是在医院里上班的,万一要生了,我在医院里反而方便,所以我还是想继续坚持工作?!?/span>
建设院区手术室护士长卢肖梅是黄辉春的直属领导,她对黄辉春的日常工作表现赞不绝口。“我和阿春一起共事5年多了,她是我的护理组长,是我工作中的左右手,她工作负责认真,积极主动,业务能力强。前几天那次抢救我正好外出学习,她很好地指挥安排好抢救工作?!?/strong>麻醉科主任胡宏东是照片的拍摄者。在问到为什么要拍下这组照片时他说:“工作了这么多年,女同事怀孕生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临床工作中,女同事坚持工作到分娩前甚至都很普遍了,但是可能此前都作为一个局内人没有特别大的感触。
“站完最后一班岗,走上产房作母亲”,在临床一线的女性医护人员中,即便预产期临近仍坚守岗位的事例很多很多,手术室1间里便有一个预产期在4月中旬的年轻护士正在紧张地工作,她叫朱嘉明,她和黄辉春一样,是千千万万女性医护人员中的一员,这是她的故事,也是她们的故事。
听见孩子第一声哭喊,黄辉春感到既甜蜜又喜悦,在自己每天坚守的岗位上,生下自己的宝宝,又让她觉得这种喜悦多了一份特殊的意义。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平凡的事情,就是对平凡的一生立下最不平凡的注释。
▲上下滑动查看事迹
“熊猫血”爱心接力
温暖一座城
广州血液中心花都区血站
“庞某某因车祸在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抢救,请求B型RH阴性血的朋友们伸出援手,她在等着大家救命,万分感谢!”2019年伊始,一则关于寻找B型“熊猫血”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里扩散,牵动着广大热心市民的心。
四面八方赶来的献血者
1月2日上午,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庞女士骑电动车上班,突然飞来横祸,与一辆大货车发生相撞造成严重受伤。送院后,出现失血性休克需要大量血液救治。然而,让医务人员更为震惊的是,该名伤者竟然是B型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在我国人群中仅占0.3%。
区血站接到中医院的紧急约血电话,全站上下立即行动,业务副站长果断启动应急预案,一边致电周边血站请求血液支援,一边在广东省血液管理平台上发出急救用血需求。在周边血站的大力支持下,当天调配B型RH阴性红细胞8单位(1600毫升):其中广州血液中心2单位,佛山市中心血站3.5单位,江门市中心血站2.5单位。
挽救生命,刻不容缓,血站和医院积极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将同型阴性血从各地取回输入伤者体内。
对于大量失血伤者的抢救,1600毫升的红细胞只能解燃眉之急。由于伤者病情反复,稀有血液需持续供应。在接下来的1个多月时间里,血站各科室人员迅速行动迎接这场与死神的比赛。
站领导直接与伤者的主治医生沟通,时刻掌握伤者的病情,根据病情有计划安排采集血液;献血科调取历年来B型RH阴性血的献血者档案,致电说明情况并预约登记有意愿的献血者;同时增加流动采血车的出车次数,周末安排工作人员行政值班,为热心社会人士前来咨询及献血提供便利;办公室安排后勤司机应急待班,采血后立即将标本上送至广州血液中心检测,并要求加急检验;供血科负责落实每一袋阴性血液的紧急制备及临床发放。在伤者恢复期治疗期间,血站人上下一心,各司其职,为保障该伤者的临床用血尽最大的力量。
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在医院的全力救治下,该名伤者凭借个人顽强的意志力,克服各种难关,得以转危为安。在这次救治中,伤者累计用血7200毫升,相当于花都区2016-2018年三年该血型的总用血量。
(点击回顾报道)生死时速!花都这场拯救熊猫血车祸患者的爱心接力,后续来了……
众志成城,聚少成多,难以估量这里面汇聚了多少爱的奉献。人间有真爱,患难见真情,感谢一直以来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无偿献血者,正是你们,一次次修补着天灾人祸给病患带来的伤害,让他们迎来生的希望!RH阴性血虽然稀有,但人们的爱心从不会缺席!
▲上下滑动查看事迹
治病又暖心
她们是社区老人的“贴心女儿”
天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南丁格尔说:“护士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19968;袭飘然的白衣,是纯洁的心灵;一顶燕尾帽,是守护生命的重任。
无数个日日夜夜,她们感受着生存和死亡的交响乐章;她们负责病区的点点滴滴,大到医疗救护,小到更换衣物,哪里都有她们穿梭的身影。医疗是最富有人性色彩的服务,关怀照顾就是连接护士和病人的桥梁,它让我们从相识到相知,让我们直接有了心与心的沟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区大多数患者都是老年人,其中一部分老年患者成了“常住户”。当中有一位乔婆婆(化名)86岁 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隔三差五就自己一个人杵着拐杖,背着小行囊来到病区强烈要求住院。通过与乔婆婆深入的交谈,才了解到婆婆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原因。原来她含辛茹苦地把唯一的儿子养大,而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是靠做司机的儿子,儿媳照顾两个年幼的孙子,常年无暇照顾年迈的乔婆婆。乔婆婆说:“在这里喜欢你们每天微笑着跟我打招呼,喜欢你们陪我说话,喜欢……”
记得有一次,乔婆婆到病区住院,当时病情很严重,需要卧床休息、记24小时出入量。儿子没有办法24小时照顾婆婆,只是买了纸尿片就匆匆离开。我巡视病房时,发现婆婆自己偷偷下床,正在使用便盆在床旁上厕所,我心里一惊,赶紧扶婆婆上床休息,为她穿上纸尿片,并把便盆清洗干净。再三叮嘱她千万不要下床活动,有任何事情直接找我们。
乔婆婆说:“我不想给你们添麻烦?!薄?#25105;们不怕你麻烦,会定时过来帮您更换纸尿片,只要您能快点好起来?!?#25105;耐心地说。之后,我们每班护士都会定时帮乔婆婆更换纸尿片、用温开水擦身和更换干净的衣物等。乔婆婆颤抖地握着我们护士:谢谢你们呀,你们就像我们亲生闺女一样!乔婆婆的儿子知道后,留下了愧的泪水,不管再忙,每天都及时为婆婆送上热乎乎的饭菜,我们在婆婆的眼睛里看到了欣喜和幸福。
几天后,婆婆的病情好转,医生建议出院。婆婆得知后,突然出现剧烈咳嗽,很生气地说“都没有治好我的病,我不要出院。”看到婆婆这样,我们都很诧异,通过慢慢疏导,乔婆婆道出原由。原来婆婆很担忧回家后没有人陪她,没有人照顾她,没有……。最终在我们与乔婆婆儿子的共同劝说下,婆婆开开心心地点头要求回家。婆婆很自责的对我们说:“对不起,你们耐心、细心地照顾我,我还装病。”我们微笑地说:“只要您满意,我们就觉得高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和人文关怀工作,让我们落实工作中的每一个小细节,把病人放在首位,让病人感觉到温馨、暖心。
最后我想以冰心老人的话与大家共勉: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着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最美逆行
风雨中的生命保卫战
炭步镇中心卫生院
受台风“艾云尼”的影响,花都区连日普降暴雨。2018年6月8日当天,炭步镇录得全区最大雨量,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内涝现象。
15点50分,在暴雨天接到区120的出车通知,该院妇产科邹丽君医师和王妙婷护士深知,这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将会使这次救援任务将会更加艰巨。但她们毫不含糊,根据以往经验,迅速准备好救援所需物资后立即出车,并第一时间通过电话与家属取得联系,了解大概情况:孕妇为第一胎,39周,15:30分出现下腹痛、胎膜早破等症状...虽然隔着电话,但也能感受到患者家属紧张焦急的心情。“您放松心情,不用着急,我们的救援车马上就到了?!?#30005;话里,邹医生对患者家属叮嘱到。其实,救援人员何尝又不着急呢?出车过程中,炭步沿江路已水浸,且水势越来越大,他们担心的,是能否及时赶到救护现场。
孕妇所在村庄大部分地方已经水浸,救护车已无法继续前行。时间就是生命!他们当机立断,脱下鞋子,挽起裤腿:邹医生提着产包、护士和担架员推着平车,共同蹚水前行;终于到达孕妇家楼下,邹医生拎着产包,大步流星跑上楼,见到孕妇后先是安抚其情绪、询问病史和其他相关情况。还好,孕妇宫口没怎么开,只是羊水破了,胎心音也很好。
邹医生心里紧绷着的那根弦,终于能松下来了。
这时,护士和担架员也上来了。16:40分,大家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细心地将孕妇用安全带固定在担架上稳稳地抬上救护车。
17:00分救护车回到医院,医院的医生、护士们也早已准备就位,马上对孕妇展开全方面的检查;邹医生也是忙前忙后地安排着、协调着,直到孕妇被送到待产室,忙碌的身影才得以停下来,这时她才感觉从双脚底传来的钻心疼痛。
原来,因为光着脚在路上快走,双脚底已被或深或浅地划伤,且泡在水里的时间过长,伤口出现了发白、外翻等情况。孕妇家属知道了这些情况后:“邹医生,非常感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你的脚伤得很厉害,快去处理一下吧,忙了老半天了,真的辛苦了!”“没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平安了,我们就安心了”邹医生微笑着说。
▲上下滑动查看事迹
大山里
他们守护着群众的健康
花山镇卫生院
清明时节雨纷纷,连日的强降雨,并没有阻挡人们拜祭先祖的脚步,上山扫墓的人络绎不绝。4月5日上午,花山镇狮民村狮洞水库旁的山上却发生了一起在去扫墓路上的意外事故。
花山镇卫生院急诊科接到了区120急救中心的派车任务,邝羡明护士、杨义军医生和担架工张耀棉随救护车急赶往现场救护,行进到离事发地点还有3公里左右的路段,道路坑洼陡峭,路面急速变窄,救护车已无法行进。
救护人员当机立断,抬起担架,背上药箱,拿起急救设备跳下车子徒步前行,在前来引路的患者家属的带领下踏着泥泞崎岖的山路深一步浅一步地向深山中奔去。路上杨医生向家属了解患者的情况,得知患者是位16岁的小伙子,被摩托车后轮夹伤右足跟部致疼痛流血不止30分钟,情况比较紧急,三名救护人员一听,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行进速度赶赴现场。
到了现场,邝护士麻利地为患者测生命体征,杨医生则迅速检查了病人的伤口,伤口较深,已是血肉模糊,血还在流,伤势较重,目前只能做初步包扎,需尽快送医院进一步处理。因患者病情不允许行走,只能躺着,如果要出山,要么人工担架抬到3公里外的救护车上,要么呼叫消防车援助。人工抬担架很危险,因为道路泥泞,路面坑洼不平,随时有可能滑倒至担架翻倒,加上路程长,患者体重较重,医生护士都是女的,体力不足,等消防车的话,时间较长,对救治患者不利。经过与家属的讨论及分析利弊后,大家一致同意,齐心协力人工徒步担架抬病人出山。
“身经百战”的担架工熟练地展开担架,在急诊科练就惊人臂力的杨医生和邝护士齐力把病人挪到担架上。只听杨医生一声令下“走!”,救护小队便在家属的配合下又一次小心翼翼地托起生命,负重前行,他们迈着坚定稳重的步伐,跨过无数的大石和水坑。
邝护士一边小心地走着,一边喘着粗气地安抚患者及家属焦虑的心情。这时,汗水已经不停的渗出了她的头发,流到了她的口罩上,她感觉到自己有点体力不足,呼吸也越来越急促了,此刻,工作服上那个蓝色的蛇杖鼓舞着她,“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不畏艰险,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她深吸一口气,抓紧担架,继续奋力前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成功将患者安全转移到救护车上,救护小队和家属都长舒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杨医生、邝护士和张师傅,只是基层急诊人的一个缩影,急诊是个永不落幕的舞台,只要120鸣笛声响起,在锋利的沙石地上跪地抢救;在车辆高速行驶的高速公路上逆向奔跑;在随时可能起火的货车底下匍匐救人;哪里有生命的呼救,哪里就有与生命抗争的基层急诊人。
▲上下滑动查看事迹
生命无小事
坚守在救护的第一线
秀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10月1日下午16时左右,该中心接到秀全街道办电话,一名男子在天马河污水处理厂驿站位置下水抓鱼。该男子钻入水渠管道,过了大约十几分钟仍未出来,怀疑男子被困水管内,恐其发生溺毙的危险,所以拨打“110”报警求救。
现需中心医护人员医疗保障待命工作。中心立即启动医疗轮值班预案,期间恰逢国庆长假,全科医疗部主任带领当天值人员赶到事发现场,了解现场环境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实施医疗保障待命方案,并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整个晚上,我们的救护人员一直在现场进行医疗保障,一直坚守在事发地不敢懈怠。直至10月2日13时许,河水开始退潮,潜水员立即下水进行救援。14时30分左右,水下作业的对讲机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喊声:“他还活着!”。听到这句话后,每位现场救援人员都为之振奋,一夜的疲劳也荡然无存。15时许,潜水员历经2个多小时的救援,终于将周某施救上岸。
在各个救援部门不畏艰难、不顾安危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历经近23个小时的持续搜救,成功将周某从死神的那里拉了回来。被困者上岸后我中心医护人员立即对解救人员展开生命体征检查,立即为患者进行补液。由于该单位救治条件受限,一刻也不敢耽误,赶紧转至附近的花都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
目前,该中心全科医疗部只有5名一线临床医生,6名一线护理人员。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该中心在医护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仍需承担区卫健局、120、秀全街辖区内的各种医疗保障待命工作,每年的医疗保障待命也出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即使这样,医护人员仍十分热爱他们的工作岗位,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同时医护人员认真钻研业务知识的培训,加强各项急救技能操作的培训及日常应急工作的待命演练。深入医德医风的素质培养,时刻强调医务人员要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而认真干,努力干。
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上下滑动查看事迹
时速180公里
援藏路上的速度与激情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8年11月10日下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刘礼胜医生结束了为期半年的援藏工作载誉归来。支援西藏,建设西藏,发展西藏,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刘礼胜医生通过层层考核、筛选、评优,最终在全省的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入选新一批广东省柔性援藏医疗队,于5月7日启程前往西藏林芝市,开展为期半年的支援帮扶工作。
恪尽职守、扎实工作
为实现医院“强三甲”目标,完成传帮带培任务,刘礼胜在快速熟悉科室环境后迅速参与到科室的一线值班和日常麻醉工作中,解决了当地医院麻醉科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整个援藏期间,一共完成了162例全身麻醉、48例椎管内麻醉、28例神经阻滞、152例无痛胃肠镜麻醉手术工作,无一例发生麻醉并发症。
半年来刘礼胜多次主持、参与老年患者骨折合并房颤、高龄妊高症孕妇合并重度贫血及心功能不全、肝脾破裂大出血等重大手术危重病人的抢救麻醉处理。在血液制品短缺的情况下使多名外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安全度过了手术麻醉期,并康复出院。
“这次是我作为麻醉科医生第一次参与院前出车急救,当救护车以180公里/小时飞奔在工布江达县高速公路上时,我深刻的感受到什么叫做与死神赛跑”
最让刘礼胜难忘的是国庆假日期间深夜前往200公里外的工布江达县与重症医学科一起参与抢救溺水的消防战士。病人在当地医院心跳骤停后行心肺复苏,效果不理想。
刘礼胜和急诊科医生迅速从林芝市区经林拉高速以180公里/小时的车速一路飞驰赶往工布江达县医院,当时患者已昏迷、心跳骤停后经心肺复苏后已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已行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但血压不稳定、自主呼吸费力,血氧合差,40%多,双肺重度湿锣音,全身皮肤紫黑。经评估认为病人应转运到市人民医院继续抢救治疗的生存率会更高些,一路护送患者迅速转运到林芝市人民医院ICU。经过多学科合作抢救,患者于15天后康复出院。
“有些事情,
如果不趁着年轻去做,
我怕以后就没机会了?!?/span>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
现年40岁的刘礼胜18年来在从医路上一直兢兢业业、锐意进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麻醉经验,始终把拯救患者的生命视为己任。“回顾这半年的工作,我为自已能为西藏医疗卫生事业所做出的努力、为藏族同胞的健康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感谢医院领导对我的信任和认可,给了我这次宝贵的援藏机会,让我有机会来到林芝,在西藏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为藏族同胞的健康贡献自己的一片心力;感谢医院各职能科室在这六个月的时间里对我家庭的关心和照顾,让我在西藏工作的时间里踏实坚定?!?/strong>
▲上下滑动查看事迹
“铁人”昼夜忙“护航”新生命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韩俊现任广州市中医站合医院产科副主任,大学毕业后选择妇产科临床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由于妇产科高危性的职业特点,使许多医生望而生畏,但她爱这份职业并能够乐在其中,二十年如一日地忘我工作,工作的时侯永不倦怠,始终带着一种激情。韩俊每做完一台手术,听到初生婴凡的啼哭,看到产妇和家人的幸福笑脸,成就感油然而生,忘记了疲惫,这就是工作的意义。
从零开始,发展科室
二十年前,医院产科是个新生科室,没有历史没有沉淀,甚至没有几个同事曾经从事过这个专业。刚开科时医生不足,韩主任身先士卒,一线、二线、三线、门诊医生、孕妇学校讲师,每个职位都有韩主任的身影。
科室同事都想有个放松的周末,但产科往往最繁忙的时间是周末和午夜,产科的夜晚经常是灯火通明的。韩主任也理解同事们的抵触,带领大家一起值夜班,一起值周末的门诊。为了提高诊疗水平,韩主任不断的组织科室业务学习、演练、外出进修,虚心求教兄弟单位,经过10年的努力,科室逐渐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四级产科,年分娩量2600人,门诊人数达50000人次。
心系患者,默默守护
作为医生韩俊始终坚持“对待患者,不分地位高低不分贫贱富贵”的原则,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细解说病情,当遇到患者或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医院妇产科工作相对较特殊,特别是产科,要求医生必须密切观察产妇产程进展,遇情况危急时须立即剖腹产,以确保母婴生命安全。
同时,作为科主任,有很多的行政管理工作,几乎固定的节假日都没有正常休息,且常常因会诊或做手术在医院饭堂吃饭,睡在值班室,但不管多累她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只要接到通知,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抢救病人。
孜孜不倦,悉心专研
为了减少产后出血,韩俊带领科室相继开展宫腔填塞技术包括纱布填塞和球囊填塞技术开展子宫血管缝扎术、子宫缝合术等治疗手段。随着介入科的成立,又新增血管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在保全生命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存器官的完整性,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通过到广州市孕产抢救中心的学习引入包括欣普贝生和宫扩张球囊在内的促宫成熟手段代替既往的催产素静脉点滴方法,大大增加促宫成熟效果,成功率达到79%左右,积极开展推广阴道助产技术,使之成为一个普遍掌握的技术,增加阴道分娩率,同时降低了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使剖宫产在区内一直保持在29-35%。
▲上下滑动查看事迹
急诊室的知心姐姐
帮花季少女走出PTSD
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在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有一名非常负责任的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6年了,她叫谭惠莲。和其他护士不一样,身处这样的岗位,造就了作为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者理论精通、技术过硬、具备相当业务素质的她。这一特殊的环境,她深感“责任”这两个字的沉重。
二月初,科室新收一名全身多处骨折的13岁小姑娘,因乘坐朋友的机车而遭遇严重车祸,其他两位年轻朋友当场死亡,而她全身多处骨折,病情危重。小姑娘正处于青春最叛逆的时期,一方面是身体带来的疼痛,另一方面是内心创伤后的应激障碍(英文简称“PTSD”),对于任何医疗操作都十分抗拒,受伤后迟迟不愿透露家人信息,日常生活用品与进食也都无人提供。
小姑娘因为全身多处骨折,每次都需要护士们协助喂食,每天都需要多人协助为她翻身、擦身,需要多人合力并协助清理会阴部,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小姑娘全身的疼痛,全科室的医务人员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谭惠莲护士也深表同情与心疼,仿佛自己身上也受着这般疼痛煎熬,特意网上查询资料,了解这个年龄段青少年的心理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资料,加强对小姑娘的心理安慰与护理。在小姑娘住院期间,谭惠莲护士像对待自己的妹妹一样,每天为小姑娘带上早餐与午餐。看到小姑娘的食欲一天比一天好,谭护士内心无比欣慰,随着小姑娘与谭护士的沟通逐渐增多,小姑娘开始主动和医务人员说话,但仍不愿透露家人半点信息,谭护士并不弃馁,耐心地与她沟通。
有一天,谭惠莲护士拿出手机,建议小姑娘登录QQ联系朋友,终于通过QQ找到小姑娘的一位朋友,辗转联系到了小姑娘的家属。家属来院后对医院科室的工作表示认可及感谢,而谭护士看到小姑娘一天天好起来继而转出监护室时,便觉得自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了。付出总有回报,小姑娘由最开始对医务人员的抵抗情绪变成配合,每次护理操作后都会说一句“谢谢姐姐”,这样一句看似朴实的话语,何尝不是对白衣天使最高的奖励?三月中旬,谭惠莲护士在街上偶遇小姑娘,小姑娘坐着轮椅,由身后的家人推着。13岁,多好的青春呐!谭惠莲护士心想:小姑娘劫后余生要好好珍惜当下,希望命运垂爱,让她早日康复,盼君好!
重症医学科是个神奇的地方,它汇集了人间冷暖,世间百态,所有人的良善与丑恶在这里流转。在这里,像谭惠莲护士那样的医务人员见过太多催人泪下、跨越生死的动人场面,听过最质朴的爱情誓言,目睹了深情厚谊的莫逆之交,也见过利益纷争的丑恶嘴脸、虚情假意。大浪淘沙,那些美好与感动永远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而作为医护人员,唯有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辱职责与使命,常怀一颗爱人的心,感恩之心,以真诚的态度,严谨的救护,公平的对待每一位病人,正如《希波克拉底誓言》所说;“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其身……
▲上下滑动查看事迹
为了病人
手机24小时待命
清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精防医生,是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和治疗的医生,让行走在痛苦边缘的患者重新开启正常的生活,让他们有尊严且幸福地活着。在清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名“上任”不久的精防医生潘俊杰,一直把努力解除每一位病人的痛苦、为家属分担忧愁作为自己的职责,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赞誉。
“与患者交流,换来训斥和谩骂比比皆有,还好在不懈坚持下换来更多的是患者家属的认可?!?#30001;于病人的特殊性,精防医生需要更高的耐心与沟通技巧。潘俊杰医生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以热情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耐心的做好患者家属的咨询和解释工作。正是因为他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化解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上门随访
“随访非常关键,如果发现了问题,可以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干预?!?#28504;医生在日常的随访中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每次随访都要问清楚患者睡眠、饮食如何,有无精神症状以及社会功能如何,特别是患者服药情况,如发现患者病情不稳定,及时应急处置必要时送患者住院治疗。
“看到患者的情况越来越好,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22312;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潘医生对每一个病人的家庭背景都较为了解,并最大的能力为患者解决困难。他时常为患者跑腿办理残疾证以及为患者家庭谋福利申请监护人补助。曾经有一名精神病患者,原本家庭经济就十分的困难,为了治病花了不少钱,这位患者因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而企图自杀,后来潘医生向医生了解了病情和手术费,一边安慰家属一边想方设法为患者筹集医药费。为了服务好患者,潘俊杰医生甚至24小时开通私人电话和微信,有时凌晨也会接到患者的电话,认真聆听患者的倾诉,并为患者排解压力、缓解情绪,避免了患者病情复发。
潘俊杰捐献熊猫血救人
潘俊杰还是一名广东省五星志愿者,性格开朗,乐于助人,2016年献血发现是AB型Rh阴性血后曾2次在紧要关头不求回报到花都区血站急捐“熊猫血”,为医院救治争取了时间,挽救了宝贵的生命,也因此登上了花都新闻报道。
▲上下滑动查看事迹
无惧台风暴雨
我们为您撑开生命“保护伞”
花都区人民医院
2018年6月7日,受台风“艾云尼”影响,花都连续两、三天暴雨不断,强降雨导致多地区出现严重浸水,部分路段实行封路,全城交通严重拥堵。
6月8日,花都区人民医院宝华院区肾病学科一位尿毒症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紧急输血。肾病学科护士曹嘉琪马上乘坐院区之间的交通车去新华路总院取血。取血回宝华院区的路上,因为道路水浸严重,医院交通车半路熄火无法前行。而根据医院输血的相关制度,血液从血库取出后需在30分钟内输注至病人体内。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病人又急需输血,曹嘉琪立即带上雨伞,穿上工衣,将取血箱紧紧护在胸前,下车冒雨涉水前行,顺利将血液送回科室,及时将救命血液输入了病人体内。面对大家的称赞,她只笑笑说:“没什么的,换作是谁,都会这样做。”
当天下午17:01,急诊室响起了急促的电话声,一名建筑工人在工地受伤,急需救助。急诊科医护人员还没来得及吃饭,就立即坐上救护车,赶往工业大道接伤者。平日里来回只需短短20分钟的路程,由于暴雨导致道路多处拥堵及封路,救护车辗转了4个小时,才到达伤者附近。期间,医护人员一直与伤者家属保持联系询问伤情,并指导伤者家属先行将伤者送到就近医院止血包扎。最后的几百米路程,救护车难以前行,医护人员当即决定下车涉水步行,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伤者接回并护送上救护车。医护人员用行动表示:风里雨里,我们都会赶来救你。
当天下午,田美院区也因持续暴雨导致水泵损坏,全院可能随时停水停电。维修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紧急抢修,院区进入全面应急状态。院领导接到田美院区险情报告,马上启动应急预案,亲自带领各职能部门赶赴现场,与全院职工共同奋战,排除险情。期间,院领导果断指挥转移危重病人、赤脚涉水检查机房、与后勤人员一起搬运沙袋。在这场特大台风暴雨中,我院全院上下团结一致,确保了病人安全,也检验了全员的应急响应能力,为了病人,我们力争做到最好。
当天晚上将近12点,120接到了一名即将临盆的双胎产妇, 为了产妇和胎儿的绝对安全,考虑到田美院区停水停电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孕妇在总院生产更加安全保险,总院立即做好应急准备,备好手术室,产科主任和总院新生儿科住院总迅速就位,为产妇和婴儿撑起强有力的“保护伞”。两个小时后,一对双胞胎兄弟顺利出生。结合婴儿实际情况,在新生儿科医师监护下,将宝宝由总院转运至田美院区新生儿监护室进一步监护,随后,产妇也在产科医师的监护下,安全到达田美院区。
虽然台风暴雨无情,但我们有大爱,极端天气下,他们的生命保护之伞,稳稳为您撑起!
▲上下滑动查看事迹
与死神拼速度
22分钟创造生命奇迹
花都区人民医院
2018年1月10日,一名患者在从鹤山到花都的途中突发急性心梗,花都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团队以极高的效率把濒死患者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整个抢救过程从入院到手术结束仅用时22分钟,再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患者李先生当天和朋友在鹤山市小聚,之后和朋友开车回花都,高速路上,李先生开始出现胸痛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一开始大家以为只是单纯的胃痛,并未引起重视。但之后李先生胸痛症状持续加重,身体开始冒汗。朋友见李先生情况不妙,加快车速将其送至了花都某社区医院。
救护车紧急出诊(资料图)
社区医院马上为李先生进行心电图检查,并通过花都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微信群上传心电图,胸痛中心值班二线李俐副主任医师通过心电图判读,诊断为急性心梗超急性期,需要马上介入治疗。在李俐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社区医生建议李先生尽快转院进行手术。李先生选择了相信医生。120救护车即刻疾驰向花都区人民医院。
病人未到,信息先行。通过社区医院上传的信息,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肖俊会主任马上提前激活导管室。当救护车到达花都区人民医院时,急性心梗救治的绿色通道已经开通,李先生无需经过急诊科和病房,直接进入了导管室。导管室里,手术医生、护士、技师已经全部到位,等待他的到来。
抢救病人(资料图)
对急性心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尽快开通闭塞的血管,避免更多心肌细胞的坏死,就能为患者争取生存的机会。医生与患者家属进行了良好沟通,在抢救治疗患者的的同时,家属非常配合完成术前签字程序。手术台上,肖俊会主任和孔繁亮医生展开急诊造影和PCI手术。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中段闭塞、回旋支近端闭塞,人体三支冠状动脉有两支闭塞,病情非常凶险!立即为术者送入球囊行腔内成形术,成功放入支架,打通2条闭塞血管。手术中患者还突发室颤,后经电除颤恢复了正常心律。
术后李先生转入CCU病房接受进一步的治疗。随着心脏供血通畅,胸痛的症状得到明显好转,生命体征逐步恢复。从入院到开通血管救回患者生命,他们仅用时22分钟,胸痛中心团队以标准的流程和高超的医术再次创造生命的奇迹!
回想发病时的凶险,李先生及亲属至今心有余悸:“如果拖延半小时,如果没有来到花都区人民医院,后果不堪设想”!在抢救李先生的过程中,基层医院通过远程传输包括心电图等患者信息,能早期诊断并采取应急措施,急诊科、心内科和导管室医务人员迅速到位,真正做到区域医疗有效协作,为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上下滑动查看事迹
与天使比爱心 与死神拼速度
花都区人民医院
黄干洪是花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至今已在临床一线工作了30年。30年,他参与了无数次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都是在手术台上度过。他与天使比爱心,与死神拼速度,将自身精湛的医术发挥到极致,挽救了无数濒临死亡患者的性命,保住并延续了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幸福。
2018年12月7日下午五点半左右,医院接到高速车祸警情,在肇花高速花山红群收费站附近,有一大巴发生事故,现场造成多名乘客不同程度受伤。虽然已经是下班时间,但听到多人受伤,黄干洪二话不说,马上赶回医院,并召集急诊科所有医生护士回医院抢救伤者,甚至很多下了夜班正在补觉的同事也赶回医院,加入到抢救伤者的行列。
等到处理好最后一位伤者,已经是深夜11点多了,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的黄干洪,才想起来当天是家人的生日,黄干洪只能再次用一句抱歉来表达对家人的愧疚,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由于工作而“爽约”了。但被问及“如果还有下一次时”,他的回答依然是,一定要以病患为先,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
2019年初,一名准备参加花马的跑者在花都湖训练时,突然心跳停止,现场工作人员在进行抢救按压之后紧急送往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当时经过紧急检查诊断发现心机梗死。
黄干洪带领急诊科医生紧急帮病人插管,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稳定病人的生命指征,然后才放心送入手术室做介入,经过正确的院前和院内急救,病人的血管被及时打通,几天后就康复出院返回了工作岗位。去年还有一名外国友人,也突发心跳停止送入院内,黄干洪和同事们帮他实施电除颤十多次,皮肤都烧红了才将病人救了回来,给了他手术的可能和生存的希望。
从医30年,黄干洪无数次半夜被电话叫醒,参与了无数场“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手术,经常都是手术结束了,东方也露出了鱼肚白,经过一晚的劳累,没来得及休息就又要开始第二天的正常工作了,这也已经成了他的生活和工作常态。
黄干洪说:“很多次,在抢救濒死病人的过程中,看到他的眼神慢慢由浑浊变清澈,呼吸、脉搏逐渐恢复,他回来了,我就心安了。虽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现有医术还远远不能逾越这个规律,但我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上下滑动查看事迹
耳聋患者的针刀奇缘
花东镇花侨卫生院
对于医生来说,锦旗是对其医术的肯定及热情服务、精心诊疗的高度赞扬。2019年4月17日下午,花侨卫生院的谢应华医生收到了一面马来西亚患者送来的锦旗,同时花都电视台记者也前来采访,一时间花侨卫生院针刀诊室热闹非凡。
原来,这位老者叫叶瑞发,今年76岁,马来西亚人,按说应该安享天年,可他却被诊断为“左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因长达6年的听力障碍而烦恼,之前已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多家医院求医,治疗后未见好转,需要长期佩戴助听器,且现在右耳也出现了听力下降,此病症对于经商需要应酬的他来说很不方便。
一次偶然的机会,叶老先生听到他在花侨居住的侄女说花侨卫生院的谢应华医生治疗耳聋效果很好,仿佛在沉沉黑夜里见到了一线曙光,已近80岁高龄的他决定漂洋过海到中国来试一试。
2019年4月11日,叶瑞发老先生在侄女的陪同下来到了花侨卫生院针刀诊室,见到了谢应华医生。在详细了解病情后,谢应华医生将叶瑞发收治入院,并在当天就对叶老先生进行了小针刀微创松解治疗及调节颈椎微小错位和局部进行按摩等治疗。
治疗结束后,叶老先生的左耳在没有佩戴助听器的情况下能听见了,听力恢复了近八成。叶老先生感叹: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多家医院治疗,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未见好转的耳聋,竟然通过针刀治疗一次就明显好转了,中国医学真了不起!
小小的锦旗,体现了患者对谢应华医术的信任与认可,更彰显出对花侨卫生院优质诊疗服务工作的肯定。多年来,谢应华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凭着对病人的热情、责任心和精湛的医术,治好了无数患者,得到当地广大群众的赞誉。
谢应华表示,作为一名医生,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也深深地明白,只有拥有过硬的医术,才不至于滥竽充数,成为误人的庸医。因此,他不畏艰难、刻苦钻研,海阅中医典籍,整合运用多学科基础理论、临床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上下滑动查看事迹
读到这里,
相信大家都一定有所触动!
这些感人的事迹中,
他们都有一颗救死扶伤的仁心!
让我们一起为这些白衣使者
投票、加油~
来源 | 今日花都
转载请注明来自金华市宝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感人】打动你的15个暖心医护故事...赚足眼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