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迪100(1988-1996年)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90年代的官车
在90年代初,奥迪100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当时它是德系豪华车型的代表,填补了90年代初中国市场严重缺乏高档车的空白,并且与当时的日系豪华车不一样的是,其一面世就被各地的政府部门抢购,所以在当时无论是北京、上海、广州还是成都,“官车”中它占有率都是最高的,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当时进入国内的奥迪100是奥迪100的第三代车型,在德国这一代车型在1982年问世。奥迪在第三代车型上运用了大量先进技术,不仅其风阻系数达到了惊人的0.3,此外包括每缸5气门、Quattro四驱系统、以及TDi柴油发动机都出现在了这一代奥迪100身上,在1991年德国方面宣布停产的时候,第三代奥迪100的全球销量已经达到了108万辆。
奥迪100(第三代)首次进入中国是在1988年,一汽与大众成立合资公司开始生产奥迪100(第三代),第一年一汽就组装了499辆奥迪100,结果被政府部门抢购一空,从此奥迪100便成了中国名副其实的官车。在动力系统上,国产第三代奥迪100共计搭载了有1.8L、2.0L、2.2L三款发动机,其中1.8L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达到了90马力,2.0L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达到了115马力,2.2L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达到了138马力。而另奥迪引以为傲的2.5L TDI柴油发动机并没有引进国内国产。
值得一提的是,在1988年,德国奥迪公司授权中国一汽生产奥迪100时,大众就应许了一汽可以将奥迪100 C3平台与其之前向克莱斯勒购买的发动机整合为新一代红旗。所以到了1995年,一汽推出了采用C3平台技术的红旗CA7200系列车型,这款红旗就是大家后来常说的“小红旗”,其在零部件设计上与奥迪100几乎一致,不过发动机早期的红旗CA7200系列装备的是克莱斯勒2.0升和2.2升4缸488发动机。
同时在1995年,奥迪在德国车型开始更变命名方式,放弃了100这种纯数字的型号,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A6,高性能版前缀为S。而奥迪V8在1994年也换名为奥迪的顶级轿车A8。不过国内并没有随时改变,而是开始生产第四代奥迪100(德国1991年诞生)。第四代奥迪100最大的变化是一台2.8L V6发动机的引入,随后2.6L发动机也加入产品线。代表奥迪核心技术之一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也作为选装型号列入配置单,并配备ZF的4速自动变速器。
1996年,随着一汽生产出奥迪200,奥迪100便寿终正寝了,值得说明的是,当时中国的奥迪200并不是纯种的德国生产的奥迪200,而是一汽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打造的一款车型,这款奥迪200所使用的V6发动机并不是奥迪的发动机,而是来自克莱斯勒。而奥迪100真正的后续车型是后来的奥迪A6,如今奥迪A6在中国还演变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A6L。
● 尼桑公爵(1987-2003年)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日系豪华车的代表
在90年代初,说到日系豪华车,相信大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两个名字:丰田皇冠和尼桑公爵。那个时候nissan还是尼桑而不是日产,尼桑和日产虽然是同一个品牌,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讲,却是两个时代的标签。
时间来到1987年,日产的主流豪华轿车已经推出到第七代产品,它就是第七代公爵Y31车型。继第六代车型Y30首次搭载V6发动机后,第七代公爵Y31又是全球第一款采用了5AT自动变速箱的中高档车。由于当时国内还没有所谓的4S店,所以大部分用户都是从港口购车。1991年时公爵Y31在国内的售价大概在68万元左右。
1992年的时候第七代尼桑公爵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到95年左右短暂的停止进口。大家印象中最深刻的也就是这一代公爵,当时中国版的Y31全是配备3.0L V6自然吸气VG30E发动机,最大功率160马力。而日本版Y31则搭配有VG30E、增压版的VG30ET以及一款采用DOHC设计的小排量V6发动机VG20DET。
到了1996年,第八代公爵Y32(海外91-95年发售)开始在进入中国,不过在当时来说这一代车型保守的外形让国人觉得已没有太多新意,并且此时人们的目光已经转移到了性价比更高的丰田佳美和日产风度上去了,当时同一品牌的风度销量几乎是Y32几倍。
随后到了Y33(第九代公爵),其实从这一代车型开始国内日产公爵就已经渐渐变少,当时日本受泡沫经济的影响,日产当时受到了严重的亏损,受亏损的影响,Y33的换代显得极为保守,只是对Y32进行了局部改动。而Y33进口至国内的也并不多,动力上搭载的依然是VG30E发动机。
1998年Y34(第十代公爵)全新登场,外型变得更为流线和大气,无疑是日产在向豪华车市场的回归,也是从这一代开始,日产的发动机普遍的改为了VQ系列,并且这一代车型还是日产第一款使用无级变速箱的中高档轿车,不过可惜的是Y34不再向内地发售,只在日本和香港等地小范围销售,一代名车公爵就这样在我们的视线中慢慢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公爵的后继车型为Fuga(风雅),也曾经进口中国市场,不过在日产导入高端的英菲尼迪品牌后,F(xiàn)uga便更名换姓,变身英菲尼迪M35。而如今的天籁·公爵是2008年日产将风雅和天籁进行整合,推出的新一代天籁·公爵,算是天籁和风雅的混血产品。
● 陆地巡洋舰L80(1989-1998年)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富有超强越野性的豪华SUV
陆地巡洋舰LC80系列是一个传奇,尽管它没有路虎揽胜那样的高贵,没有Jeep一样更为悠久的传统,但它却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最受欢迎的车型。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与同时期的其它车型相比,拥有更为可靠的越野性能。
上世纪80年代,大街上跑着的日系豪华车还是丰田皇冠(Crown)的时候,丰田的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就已经深入人心。丰田人用这样一句广告语传达着自己执着的企业精神,随着丰田顶级越野车-陆地巡洋舰(Land Cruiser)在1989年来到中国,这句广告语变得更加贴切,几乎是完美阐述了丰田车的品质。
当时进入中国的陆地巡洋舰是LC80系列,它拥有强壮的整体桥式前后底盘,驾驶它的人往往在面对马路牙子时都是一冲而上。而除了这一点,发动机方面也是很让人放心,最初推出的LC80拥有三种动力:3F-E直列六缸4.0排量汽油机、1HD-T涡轮增压直喷柴油机和1H-Z自然吸气柴油发动机。而我们更为熟悉的莫过于那款4.0L的汽油机,最大功率155马力,最大扭矩298牛米,它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甚至实际标号低于90#的汽油也能让它继续驰骋,这对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时代的中国西部地区显得极为重要。
尽管这一代车在国内的越野圈中被称之为至宝,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油耗,尤其是化油器车型,基本上很难将百公里油耗降低到18个以下。而LC80一直到1998年才正式停产。同时在1996-2002年丰田为了对抗当时的帕杰罗还推出了LC90系列,它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普拉多的爷爷辈。
而LC80的下一代车型是LC100,在1998年开始生产,并且一汽-丰田还从这一代车型开始对陆地巡洋舰进行了国产,所以LC100系列车型在国内是最为常见的,而如今国内在售的陆地巡洋舰(已经改名为:兰德酷路泽)已经升级到了LC200系列,此外丰田普拉多(LC150系列)在国内也有进口和国产两个版本在售。
■ SUV
● 帕杰罗(1982-至今)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早期占领中国高档越野车的代表
谈到普拉多就不的不提帕杰罗,因为它们俩一直都是硬派SUV市场上的死对头,相信大部分80后的朋友跟我一样,认识三菱这个品牌就是从帕杰罗开始的,虽然如今销量上三菱与一众日本大厂相比略为逊色,但是三菱在越野车领域的作为却毫不逊色。
第一代帕杰罗的诞生在1982年,而1984年第一代帕杰罗就开始引入中国,第一代帕杰罗大部分的设计同样是来自威利斯,推出之初叫JEEP PAJERO概念车,到了1982年正式推出2门版车型,1985年才推出为5门车型,而大批量进入中国是在1989年,进口的是5门车型,发动机上搭载的基本都是2.0L 4G63发动机,到现在仍然还有很多在使用,也就是这一款车,在国内当时还使用老款北京吉普的时候,它最先占领中国高档越野车市场。
1991年二代帕杰罗面世,并同步引进国内,在国内主要以2.4升4G64汽油发动机车型为主,国内俗称4缸帕杰罗V31。而国内另一种常见型号V33,搭载3.0L发动机,国内俗称6缸帕杰罗。当时基本上没有引进柴油发动机的车型。并且在1992年,国内帕杰罗就已经销售了8.3万辆。
当时引进国内的V31车身尺寸为:长4645mm、宽1695mm、高1955mm、轴距2725mm,可乘载7人。前盘后鼓式刹车系统、四轮驱动、五前速手动变速器、四驱系统可以在“2h(高速两驱)”、“4h(高速四驱)”、“4hlc(低速四驱)”和“4llc(低速四驱+锁止)”四个档位中切换。
1994年开始,帕杰罗开始在国内很多汽车生产厂家进行组装生产,我们常见的V31、V33曾在广东湛江三星和广州云豹等企业进行过CKD组装生产。而正式引进三菱帕杰罗技术,并进行国产化生产是1995年的湖南长丰汽车,生产帕杰罗V系列的第二代产品V31和V33。
1997年三菱推出了PAJERO V33车型的小改款,外观进行了一些改动,使得V33看起来更加强壮,动力方面换为采用三菱3.5L GDI技术的6G74发动机,配合5速手自一体变速箱,使得V33拥有了更高的行驶性能。同时,1998年V31型号的帕杰罗停产。
1999年,三代帕杰罗终于亮相。新车依旧有三门和五门两种车款,国内引进的是五门车款。从外观上主要的改变都集中在车体的下半部,三菱将帕杰罗的轮毂放大,使整车看去肌肉感更强。同时第三代帕杰罗放弃了独立大梁,而采用承载式车身,后悬挂也改为多连杆独立悬挂,提供更加优秀的舒适性。此外,第三代车型的鼓刹也全部变成了碟刹。
动力方面,第三代帕杰罗放弃了4缸汽油发动机,全部车型均采用6缸汽油发动机。这代帕杰罗大量被国内引入,两款型号分别是V73和V77。V73搭载代号为6G72的3.0L V6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81马力。V77则搭载代号为6G75的3.8L V6发动机,最大功率199马力。
而国产方面,2003年,北京吉普汽车还生产了帕杰罗sport(速跑),并于2005年就已经停止生产。同时2005年长丰还正式推出了现在大家看到的V73和V77(已停产)三菱帕杰罗,并且一直生产至今并未换代。
赛事方面,从1983年帕杰罗开始参加第五届达喀尔拉力赛,到2003年,期间五次独揽拉力赛前三名,从而威震四海,名气大增。至今在国内一提起越野车,大多数人能想到车中一定有三菱帕杰罗,因为帕杰罗在国内实在太多了,几乎无处不在。
● 日产风度A31、风度A32(1988年-1998年)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两代差距最大的进口车,A31运动、A32豪华舒适
上世纪80年代末,日产的公爵和蓝鸟同时在中国热销,于是日产便将第一代风度带到 到了中国,进口到国内的第一代风度也被亲切的称为“大蓝鸟”。这代风度的主要客户为当时国内的政府部门及一部分军队、国企。
风度是日产产品线中极为经典的中型车,第一代风度因其运动化的外型设计、与日产的高性能跑车Skyline GTR和Silvia能够通用大多数配件,成为日本大型漂移车的改装原型,实际上后来日产的Skyline GT-R R33就是以A31为基础开发的。
这代进口风度系列采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驱动形式,装备了一款2.4升 24气门直列6缸化油器的RB24S发动机和一款2.0升发动机。其中,2.4升发动机在原厂状态下就可爆发出225马力的最大功率,这代进口风度的变速箱大多数采用了5速手动变速箱,同时也有装备4速自动变速箱的车型进口到国内。
风度的内部空间非常宽敞,各项指标在同级别车内都非常占优,并且车内座椅非常宽大,舒适性与家中的真皮沙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配置方面,这代风度在同级别车型内并不占优势,只是提供了中型车应有的电动车窗等基本配置。
由于这代风度是在Skyline产品线中研发的,所以它是当时国内绝无仅有的名副其实的运动型中型车。在起步时,只要踩下油门,就会出现烧胎的效果;转向时,只需深踩油门风度A31便会甩尾。不过当时只有政府机关和一部分国企才能够消费的起这款风度,所以它的运动性能也就无从发挥。
但国内无数的漂移玩家发现了其优越的运动性能并收藏了这款风度,为其换装了来自GT-R R33的RB25DET发动机,并改装悬挂避震、加装防滚架、装备LSD差速器。终于,这代风度的运动性能终于在国内的漂移玩家的手中爆发。
1993年这代风度便寿终正寝,国内也在此后停止了进口这代风度。1997年,第二代风度A32通过大贸渠道和非法走私途径进入到中国。当年中国的私企已初具规模,此时这些私企老板们急需一款高端中型车以解决商务需求,因此他们成为了购买这代风度的主力军,同样这款风度也成为了军车和政府的公务车。
由于这代风度的驱动形式改为前置前驱的,所以它的内部空间也比上代车型要宽敞不少。内饰方面,这代风度也比上代有了质的飞跃,首先内饰风格相比上代车型变得居家、商务,整体配色也有黑色、灰色两种颜色选择,而且在中控台上还装饰了桃木饰板;此外,中控台及门板全部采用了触感良好的软性材质、装配质量也有了大幅提升。
动力方面,这代风度全系都装备了日产VQ系列V6发动机,共有2.0升、2.5升、3.0升三种排量供选择,变速箱与上代相同共有4速自动和5速手动两款变速箱供选择。进口到国内的风度大多数都采用了2.0升V6发动机,同时也鲜有装备了3.0升V6发动机的车型来到国内,变速箱则全部采用了4速自动变速箱。
由于风度A32的风格与上代大相径庭,从一个狂野的运动小子变成了一位高雅、居家的中年成功男士,因此舒适性便成为了这代风度的主打。这代风度非常易于驾驶,悬挂系统被调教的非常柔软,可以过滤掉路上大部分颠簸,转向助力也非常尽职,驾驶员仅需一根手指就可转动方向盘。它的隔音效果也非常优秀,驾驶时车内几乎听不到风燥、路噪及发动机噪音。
进口到中国的两代风度风格迥异,但它们各自的特性却在我们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到风度A31时被他的外观深深吸引的感觉;记得年少时第一次乘坐风度A32时被它的舒适性深深震撼的感觉,直到再次看到它们在路上行驶时这些儿时的回忆便再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1998年,第二代风度停产,随后第三代风度便进入国内,而此后天籁取代了风度系列,成为日产在全球中型车市场中的主打车型,并由东风日产在中国生产。风度系列便画上了句号,被尘封在历史中。
● 第三/四/五/六代雅阁(1988-2002年)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舒适、耐用、保有量很大中高档轿车
雅阁对于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目前在国内已经有非常大的保有量,其舒适、耐用和运转平顺的特点为人们所称道,而国人真正接触雅阁也正是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开始的。
1986年雅阁发展到了第三代,从这一代开始本田将雅阁进口到了国内,当时推出的雅阁有两门Coupe、三门掀背、四门轿车和三门旅行版,而引进国内的都是四门轿车版,这一代雅阁早期车型的显著特点就是使用了翻灯设计,到了1987年才推出了固定式的头灯。
当时引入国内的第三代雅阁数量很少,而且现在都已经报废,动力上搭载的是2.0L发动机,最大功率98马力,是当时少有的前驱车采用4轮双叉臂悬挂的车型。配置上,当时第三代雅阁已经拥有了电动天窗、真皮座椅、博士音响、多功能方向盘和14寸的轮毂等豪华配置。
到了1990年,第四代雅阁诞生,当时研发这一代车型的理念是“人性空间最大化、机械空间最小化”。并在1992年正式在国内销售,其实真正大批量引进也是从这一代车型开始的,目前国内的大路上还能看到这一代的雅阁。
外观设计上,这一代雅阁相比上一代车型车身线条更加流畅,整体感觉也更加豪华,配置上从这代雅阁开始,首次在车型加装了双安全气囊、ABS刹车系统,此外还有电动门窗、电动门锁、电动后视镜、铝合金轮毂和自动巡航等配置。
动力上,这一代雅阁主要搭载了2.2L电喷发动机,最大功率130马力,这款发动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磨、散热快与动力强劲的特点,而与发动机搭配的是4速自动和5速手动两款变速箱。同时,这一代雅阁还使用了4WS(四轮转向)技术。
到了1993年,第五代雅阁上市,这一代雅阁设计的重点放在了树立轿车的全新形象上,新车造型设计融合了欧洲风格,尤其短促的车尾相当动感,这一代雅阁的轴距长达2715mm,但由于短尾的设计,车长却只有4673mm,而车宽和车高分别为1715mm、1380mm。
在这一代雅阁上,另一个重大的改变就是推出了本田独创的VTEC(可变正时气门和升程技术)发动机,发动机排量仍为2.2L,不过可在各个转速领域都可以获得高动力及低油耗,发动机最大功率145马力,在1995年,雅阁还推出了2.7L的V6发动机,最大功率170马力,0-100公里/时的加速时间仅为8.5秒。变速箱上,依然是4速自动和5速手动变速箱。
1994年,第五代的雅阁正式投入中国市场,当时考虑到中国用户的需求还增加了2.2L自动真皮款式。在当时第五代雅阁也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常见的日本车,此外,广东羊城汽车制造厂还曾经组装过一批第五代雅阁。
1998年,本田发布了第六代的雅阁,当时海外市场有2.0L、2.3L、3.0L V6两门和四门版等多款车型,而1999年广汽本田就开始将这一代雅阁国产,当时国产的是2.3L和3.0V6两款发动机车型,成为本田扎根中国的良好开端,并且是当时国内市场车型最新、技术最先进的中型轿车。
第六代雅阁的尺寸进一步增大,车身长宽高分别达到了4796mm、1786mm、1440mm,轴距为2715mm。当年2.3升VTEC发动机(150马力)是主销车型,而3.0升(200马力)车型走高性能路线,这一代雅阁后悬挂采用了五连杆双叉臂悬挂,行车舒适性得以增强。而EPS(电动助力转向)、VGR(可变转向齿比),以及4速自动变速器(S-matic)都是这一代电子装备的亮点。
第六代雅阁在国内生产到了2002年,当时2000年广汽本田雅阁产销达到了3.2万台,是中国第一款年销量突破3万台的中型轿车。而在1999年-2002年的四年里,广州本田在中国累积销量了13.8万辆雅阁,这个数据也成就了雅阁在国内中型车市场王者的风范。
如今,国产的雅阁已经是第八代车型,销量上也早以突破了100万台,同时现在雅阁也依然是中高档车市场中销量名列前茅的车型。
● 第三代/第四代佳美(凯美瑞)(1993-2001)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配置相当豪华的中型车
谈到雅阁就不能不谈凯美瑞,因为这两款车型自进入中国起就一直是中高档车市中最强劲的对手。在1992年至1994年中国的新一轮轿车进口潮中,借助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打下的坚实基础,丰田从1993年开始,将大批美规佳美(凯美瑞)轿车引入到了中国汽车市场。
1993年进口中国的佳美是第三代车型,也是第一代宽车体的佳美。当时,海外第三代的佳美分为两种,车架代号V30的普通型和车架代号为XV10的所谓wide-body型(宽车体佳美),顾名思义,宽车体佳美就是车型尺寸上要比V30大上一圈。其XV10的长宽高分别达到了4770mm、1770mm、1400mm,轴距为2619mm。
初期引入国内的佳美以2.2L车型为主,而后引入了3.0L V6顶配车型。当时2.2L车型采用的是直列四缸自然吸气5S-FE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35马力,搭配四速自动变速箱,在国内众多地区,这款2.2L的佳美受到了很大的欢迎,保有量超过了诸如福特Taurus等美系中型家用车。
而在XV10这代车型的寿命周期的后期,使用3.0L V6自然吸气3VZ-FE/1MZ-FE发动机的版本也在国内市场出现过,最大功率183马力,算得上是国内市场上相当高级的一款的中型车。同时,这款车型也继续在1993年于澳洲,被以霍顿Apollo的名称生产。
和中国人80年代接触过的丰田皇冠轿车一样,美规的佳美乘坐舒适、车舱噪音低且故障率低,比合资的大众桑塔纳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在配置上,当时北美时兴的电动真皮座椅、电动天窗、遥控防盗锁、定速巡航、多碟CD音响等让人眼花缭乱的豪华便利设备及ABS刹车系统、TCS牵引力控制和安全气嚢等安全设备都被装载在了丰田佳美身上。
到1994年,第四代的丰田佳美上市,当时的车架代号为V40,算是上一代V30的垂直换代,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最后一代的V系列车型,不过与上一代车型一样,这一款车型并没有引进国内,而引进国内的是XV10的换代车型XV20,在1996年正式推出,这一代车型相比上一代车型并没有太多的改变,主要改变的还是外观设计上。
对于这一代佳美相信大家更加熟悉,目前国内还能看到很多这一代车型,动力上,这代佳美提供和上一代车型一样的2.2L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和3.0L V6自然吸气发动机,搭配的变速箱也仍为5速手动或者4速自动,技术上相比前代没有太多突破性的改变。
第四代佳美一直生产到了2001年,到了2001年以后,丰田还分别发布了第五代和第六代佳美,而直到2006年,广汽丰田才正式将佳美国产,国产之后佳美这个名称也才正式转变为凯美瑞,而如今国产的凯美瑞已经是第七代车型,同样在目前中型车市场中销量名列前茅。
● 第二代凯迪拉克弗雷特伍德(1993-至今)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形似宇宙飞船的美国豪华车
凯迪拉克弗雷特伍德是上世纪90年代国内最令人惊奇的一款车,当年它所带来的眼球效应丝毫不低于现在的劳斯莱斯、宾利等超豪华轿车。当年购买这款车的公司大多数是外交部门、一些中外合资的企业和高级酒店,当年还有少量的大型弗雷特伍德礼宾车进入到国内,被作为高级外宾的接待车。
这代弗雷特伍德于1993年推出,车身外观延续了纯正的美式豪华车风格,尾部还延续了凯迪拉克在六七十年代时的夸张计风格。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车的车顶还用了一种特殊材料,以仿制出真皮车顶的效果。
国内的弗雷特伍德的车身尺寸极具美式风情,车身尺寸分别为:长、宽、高5720/1980/1450mm,车身整体显得非常庞大。托3086mm轴距的福,弗雷特伍德的后排空间非常宽敞。
弗雷特伍德的内饰由矩形的中控台、座椅、按钮和仪表组成。而且车内多数能看到、摸到的地方基本上都采用了真皮包裹。在配置方面,弗雷特伍德拥有当年的主流配置,超宽大舒适的真皮座椅、液晶数字仪表、解放右脚的定速巡航、能在三伏天把乘客吹感冒的自动空调、都是当时国内豪华车的主流配置。
进口到国内的弗雷特伍德与原版车型相同,采用了前置后驱的驱动形式,搭载了一台功率为260马力的V8发动机,与这款发动机搭配的是一款4速自动变速箱。
记得小时候,每当经过一些中外合资的大酒店,都会在停车场内搜寻费雷特伍德的身影,希望能坐上去爽一把。想当年还有驾驶这款车的司机向我吹嘘道:“这车,安静,开车时外面什么声都听不到,上马路牙子都感觉不到颠!空调冷,大夏天的冻得我直打哆嗦?!?#34429;然这些话中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也可以体现出这款车的舒适性非同一般。
直到90年代末,这款经典的美式飞船才被各大酒店淘汰。但它并没有离开国人的视线,依然在国内各个城市的婚庆公司为新婚夫妇们服务。至今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它依然是婚礼头车中的主力军之一。
● 第二代林肯城市(1990-至今)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电子配置高的美国豪华车
说到弗雷特伍德,那就不得不提国内同期出现的林肯城市。林肯城市进入到国内后主要为外交部门、军队、合资公司、高档酒店这些客户服务,同时城市的加长礼宾车也被进口到国内。城市还是第一次让大多数国内用户了解到林肯这一美国豪华品牌的车型。
林肯城市是当年福特旗下的顶级车型,于1990年在北美上市。城市的外观相比费雷特伍德要收敛、时尚许多,在城市的尾灯上还特意的镶嵌了林肯的标志,来突出旗舰车型的身份。这款车长、宽、高分别为5560/1984/1440mm的车身尺寸为它带来了相当宽敞的内部空间,虽然轴距只有2982mm,但车内的纵向腿部空间也很宽敞。
城市的内饰同样采用了当年美国汽车热衷的横平竖直的设计风格,车内的座椅、中控台、门饰板都无一例外的为矩形设计,非常沉稳豪华。当年,美国车总是给国人留下豪华有余,而科技感不强的感觉,城市则改变了国人这一惯有的思维。当年进口到国内的城市装备了可显示瞬时油耗的行车电脑,车内座椅还拥有电调可充气腰撑。
与国外原版车型相同,这代进口到国内的城市采用了前置后驱的驱动形式,先期使用了一款4.9升V8发动机,但只有区区150马力。随后又搭载了一款动力强劲的4.6升V8发动机,但也只能爆发出210马力。与之搭配的则是一款带有超速挡的4速自动变速箱。为了保证后排乘客的舒适,城市使用了后空气悬挂,并且还作为标准配置被装在每辆城市上。
1995年,林肯城市经历了一次中期改款,改款后也有少量被进口到国内销售。1997年第二代城市停产后,第三代城市和城市加长礼宾车也被进口到国内,现在多数还在为新婚夫妇们服务。和弗雷特伍德相同,第二代城市也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作为婚礼头车。
可能是我词穷,但除了宽大、豪华、舒适这些词外,我实在想不出来更好更直观的词汇来形容城市这款车。如今依然有老车主在二手市场中叫卖这款车,还为其打出了机器动力超好,全车电器空调正常,高速轻松上200,等广告语。去除其中夸张的成分,我想城市的质量还是非常可靠的。
● 第一代雷克萨斯LS400(1990-1994)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最豪华的日本车
在上世纪90年代,日系豪华车在国内发展突飞猛进,而当年最豪华的日系车,那就非雷克萨斯LS400莫属了。当年,这个年轻的品牌改变了全世界对日本车的认识,同时也带给了国人非同一般的豪华体验。
LS400是雷克萨斯的首款车型,同时也是该品牌下的旗舰车型,竞争对手直指奔驰S级。1989年刚刚在美国上市的它便被迅速的进口到国内销售,当年消费的起这款车的不是政府机关,就是当年刚刚兴起的房地产商、矿主等私企老板们。
进口到国内的雷克萨斯LS400的外观与原版车型相同,整体车身都充斥着平直的线条,显得非常稳重。LS400拥有着长、宽、高分别为4996/1829/1415mm的车身尺寸,达到了当年豪华轿车的主流水平,2814mm的轴距也让其拥有合格的车内纵向腿部空间。
国内LS400的配置水平也是相当的高,达到了当时同级别车中的领先水平。在安全配置上,例如ABS刹车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等配置保证了LS400的主被动安全性。舒适性配置上,如电动调节的方向盘、电动可调安全带、电子变色后视镜、桃木内饰和皮革内饰、电动可调座椅、投射式仪表、高级音响、自动空调、电动天窗等这些在美国市场中出现的配置都出现在国内引进的LS400车上,可见当年LS400的配置足已高的吓人。
国内的LS400搭载了一台动力强劲的4.0升V8发动机,最大可爆发256马力的功率和353N.m的扭矩。虽然这些数据在现在看来非常普通,但对于当年的发动机技术来说这的确是一款动力强劲的发动机。与这款发动机搭配的则是当时豪华车主流的4速自动变速箱,而且还具有O/D挡功能(O/D挡的全称为Over Drive挡,作用基本和S挡相同)。
LS400的到来让日本车在国人心中的印象再次提升,它以超高的配置,丰沛的动力,稳定的质量成功的抢占了国内初期的私人豪华车市场,培养出一大批雷克萨斯的拥簇。同时也改变了国内德系、美系两系霸占国内豪华车市场的局面。
虽然LS的后续车型也被进口到国内,但是轰动效应无法与第一代LS相比。而国内有些第一代LS的老用户依然还选择了第二、三、四代LS作为座驾。
● 第五代马自达929(1990-1996)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拥有神奇的太阳能天窗
上世纪90年代,国内曾进口过马自达在巅峰时期打造的一款豪华轿车——第五代马自达929。由于价格合理,所以马自达929大量的被政府部门和富商采购。
第五代马自达929是当年马自达品牌在巅峰时期推出的旗舰车型,马自达希望借此车型能够像雷克萨斯一样在豪华阵营中立足。因此马自达对929赋予了极高的期望,并以马自达最高规格设计、制造这款车。929的外形非常动感,甚至可以找出一些RX-7的影子。
进口到国内的929为北美版车型,虽然它的竞争对手为宝马5系等车型,但929却拥有比同级别车型都庞大的的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达到了4925/1795/1380mm,同时它还拥有2850mm的长轴距。因此在空间方面,马自达929领先了竞争对手一大步。
在配置方面,929也走在了时代的前端。在安全配置方面,如安全气囊、ABS刹车防抱死系统、TCS牵引力控制系统这些在美版车型中出现的配置都纷纷出现在国内的929车内。舒适性配置方面,929还装备了6碟CD音响、真皮座椅、太阳能天窗等豪华配置。其中太阳能天窗可以在停车时吸收太阳能,并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来驱动车内的通风系统为车内降温,因此当年的929绝对是国内“技术过剩”的一款车。
引进到国内的马自达929采用了前置后驱的驱动形式,这代车型中的亮点配置4轮转向系统——4WS,也在一些高配车型中出现。这套4WS系统属于电子式设计,依靠一组安装于后轮轴附近的电子机械控制组件,不停接受来自前轮轴转向角度的讯号,接着按默认的对应比例,推动接在后轮上的连杆,以改变后轮的转向角度。动力系统也是929的亮点之一,国内的929拥有一款2.5升V6发动机和一款3.0升V6发动机供用户选择。2.5升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60马力,3.0升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则为200马力。变速箱方面,929则搭载了一款当时主流的4速自动变速箱。
曾经,马自达929也是国内道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929的到来,让国内再次定义了马自达品牌,并为以后海南马自达福美来,马自达六等车在中国的热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喜欢这款929的网友可以逛逛当地的二手车市场,也许还会淘到这辆马自达的旗舰轿车。
● 第五、六代奔驰S级(1986-1998)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高贵、豪华的“大奔”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国内急需高档接待用车,因此奔驰W126SEL系列便开始大量的进入到中国。并让大多数中国人认识到了真正的豪华车,同时也奠定了奔驰S级霸占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基础。
奔驰S级W126系列是当之无愧的最经典的奔驰S级,它从1979年开始量产,直到1991年才停止驶下奔驰的生产线。期间共生产了八十多万辆,是奔驰S级中销量最高的车型。
引进国内的W126为加长版本,轴距比普通版SE增加约14cm,因此车内空间非常宽敞。奔驰W126 SEL的内饰也继承了奔驰的优良传统,整体内饰看起来非常的明快、简洁,在中控台和车门饰板上又合理的装饰了实木贴片,奢华又不显得庸俗。SEL的配置也是相当豪华的,1986年进口到国内的SEL就已经拥有ABS刹车防抱死系统和驾驶员安全气囊,并且带记忆的电动座椅和自动空调也是当初国内鲜有接触到的配置。在之后的改款车型中,ASR牵引力控制系统、前排双安全气囊也加入到SEL的配置单中。除此之外,进口到国内的高配SEL还装备了机械式自调高度液压悬挂系统,这在当时的国内更实是绝无仅有的高科技配置。
国内进口的SEL中拥有多款发动机供用户选择,其中最常见的为2.6升、2.8升、3.0升直列六缸发动机和5.6升V8发动机。与这些发动机搭配的则是一款来自ZF的4速自动变速箱。
当年,有人传言SEL车头上的立标是纯金打造的,只要能卸下来就能卖很多钱,因此当年盛行了一阵的偷奔驰标的恶习。不过通过此事件也能看出奔驰在当年国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高贵。当年我有幸乘坐了一次560SEL,这款车给予的我震撼至今还不能够忘记。它那宽大稳重的车身、豪华的内饰和当时罕见的自动挡、电动座椅、电动车窗着实让我兴奋了一把,并不停的把玩这些在我眼中是“高科技”的配置。而它的舒适性更是无可挑剔,在当年中国路况极差的道路上,SEL依然能够如履平地的在路上飞驰。
当这代经典的SEL停产后,其后续车型也进入到国内。它便是奔驰首次以奔驰S级命名的W140,这代S级的外观在延续了奔驰经典元素的同时,车身变得非常魁梧,经典的前格栅在饱满的车头中也更为显眼,因此它在国内便有了“虎头奔”这一称号,同时这代进口的S级依然是加长版本。
在内饰方面,这代S级的豪华程度大幅提升,中控台也随着外观而变大,并且用料更为豪华。中控台上被点缀了大面积的桃木饰板,车内的所包裹的真皮面积也比上代车型大幅提升。在配置方面,这代S级同样走在同级别车型的前列,前排全部都配备了带电加热和记忆功能的电动座椅,双温区自动空调也保证了乘客的舒适度。值得一提的是,这代S级的车窗采用了双层玻璃,这样既保证了玻璃的强度,又降低了车内噪音。在之后的年度改款中,电子稳定系统ESP也被加入到高配车型中,使得S级的安全性更加优秀。
这代S级的多种型号都在国内出现过,如S320、S500和S600。其中作为旗舰款的S600还搭载了一台6.0升V12缸发动机。在变速箱方面这代S级也有了一定的提升,4速自动变速箱由之前的机械液压式变为电脑控制,并且还为高配车型装备了一台5速自动变速箱。
曾几时奔驰S级成为国内最顶尖人群们身份的标志。这些荣誉都是靠这两代老S级经典的设计,稳定的质量而得来的,现在的S级很难再达到这两代老车辉煌,而且W140 S级还被国内车迷们誉为最后一款经典的奔驰S级。如今很难还能在路上偶遇这两代老S级,但他们在国内车迷心中的位置是任何一款S级都无法取代的。
● 宝马7系E32、E38(1980年代末-2001)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经典的前脸和干练的车身
上世纪80年代末,宝马7系被进口到国内来满足当时政府、军队对豪华车的需求。和奔驰S级相同,刚进入到中国的宝马也被国内的政府、军队等部门大量采购。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放开,7系才开始进入到国内的进出口公司和合资公司。
首次进入到国内的宝马7系的编号为E32,是宝马在1986-1994年推出的旗舰车型。这代7系的外观非常独特,当时其他厂商都已抛弃圆形分体式大灯,并采用了后翻式发动机舱盖,而宝马却坚持传统的延续了分体式圆头灯和前翻式发动机舱盖这些老式设计。进口到国内的E32为加长版,轴距被加长到2940mm,因此它也拥有了出众的后排乘坐空间。
这代7系的内饰也非常独特,中控台偏向驾驶员方向、使司机可以更好地操作。在配置方面,当年的7系丝毫不亚于S级。如ABS、安全气囊的安全配置都在7系中出现,在舒适性配置上,如双温区空调、电动天窗、电动座椅、真皮座椅、高级音响等配置也都样样俱全。
在动力方面,进口到国内的7系共有3.0升、4.0升、5.0升三种排量,搭配了5速手动、四速自动两款变速箱。
由于这代车型的进口量较少,所以当年宝马品牌在国内没有像奔驰那样家喻户晓。但7系凭借着极高的品质、动感的外形和优异的操控,赢得了用户的口碑,并且还有了“坐奔驰开宝马”这句民间谚语。
真正让国内大多数车迷熟知宝马品牌的车型就是在1994年上市的E38宝马7系。94年时,这代7系曾大批进口到国内。当时已有不少富豪能够支付的起高达200多万的车价,因此这代7系也更多的进入到国内高端人群的家中。
这代7系的外观不在像上代车型那样坚持传统,而是变得庄重,典雅。头灯向潮流妥协变成了整体式头灯,但灯组内依然有两个圆形的灯碗。和上代车型相同,这代进口到国内的7系依然是长轴距版,车身的长、宽、高也达到了5122/1862/1435mm,加长后的轴距也达到了3071mm。
这代车型内饰的变化也是相当大的,内饰风格变得豪华、典雅,同时做工也比上代车型有了很大的提升。在配置方面,这代7系的配置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装备了氙气大灯、GPS卫星导航等豪华配置。
这代进口到国内的7系大多数为740Li车型,搭载了一款4.0升V8发动机,变速箱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变成了5速自动变速箱。因此在动力系统上,这代7系与其他对手相比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
进口到国内的这两代7系可谓是为宝马品牌在中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宝马品牌凭借着这两代老车上乘的舒适性、动力性、操控性树立的口碑,才从当初不被人熟知到现在被国内各路富翁们争相购买。
雪佛兰Lumina APV(鲁米那APV)(1989-1996年)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外形抢眼的“子弹头”
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内市场对于高档商务MPV的用车需求逐步增加,其中,雪佛兰Lumina APV便是最受欢迎的商务用车之一,其凭借前风挡大角度倾斜的时髦外形设计,在当年的中国市场着实火了一把,而“子弹头”的绰号也为那个年代人们的记忆打下烙印,流传至今。
Lumina APV于1989年在美国正式投产,1993年开始批量进口国内,共有约1万多辆最终进驻国内市场,其中一部分为大贸进口,另外一部分则为当时合资企业的自带车型。
作为通用汽车第二代MPV的代表,Lumina APV基于Lumina轿车平台开发而来,是通用汽车旗下第一款采用承载式车身、前置前驱驱动方式的MPV车型。其长宽高4933mm/1877mm/1669mm,轴距2789mm的车身尺寸,7座的座椅布局,为通用汽车进驻高档商务MPV领域奠定了良好的空间基础。
Lumina APV最具代表性的“子弹头”外观设计,其实源于当年雪佛兰尝试抢占运动、时尚MPV车型市场的初衷,发动机舱盖与大角度倾斜的前风挡同平面设计的“尖头”造型令人过目难忘,但是,其靓丽前卫的外表下隐藏的糟糕驾驶视野及实用性,也同时令“子弹头”饱受争议,而最终,Lumina APV不成熟的设计使其在美国市场上遭遇滑铁卢,即使在备受追捧的中国市场,实用性缺陷也仍被国人所诟病。
动力配备上,进口国内的“子弹头”多数搭载了3.1L和3.8L两款V6发动机,其中,3.1L V6发动机最大功率是120马力,匹配3挡自动变速箱,3.8L V6发动机则具有170马力的最大输出功率,与4挡自动变速箱相匹配。
而在配置上,虽然“子弹头”具有前排双安全气囊、定速巡航、遥控门锁等安全、便利性装备,但令国人记忆由新的莫过于,其仪表盘中极速仅为80英里/小时(129公里/小时)的时速表,以及脆弱的侧滑门设计。很多老车主回忆起前者时,往往会戏称“当速度超过80英里/小时后就凭感觉了”。而对于雪佛兰当年的创新设计“侧滑门”而言,虽然其引领了后期MPV的设计风潮,但是,在早期,其脆弱的内开关弹簧在耐用性上的不如人意,经常导致弹簧断裂侧门无法拉开的窘境,让使用者怨声载道。
虽然此后,通用汽车对1994款的Lumina APV进行了针对性改进,将车头缩短了76mm,使驾驶视野得到改善,不过自此,“子弹头”的神韵也不复存在,而其也于1996年宣布正式停产,由后继车型雪佛兰Venture所取代,而这款车最终被引进到上海通用生产,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别克GL8。
丰田Previa(普瑞维亚)(1990年至今)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大霸王”,豪华MPV典范
在MPV大量涌现的90年代,与雪佛兰Lumina APV、庞迪克的Trans Sport、奥斯莫比尔Silhouette并称为四大“子弹头”的丰田Previa可谓风光无限,其不仅凭借出色的外形设计、良好的驾乘体验成为那个年代高端MPV的“大霸王”,更迭换代延续至今的生命力也使其在不断进化中成为豪华MPV车型的典范。
90年代中期引入国内的Previa为第一代车型,其诞生于1990年,是基于当年丰田独立开发的全新平台打造而来,其以太空船式的圆润造型,在“火柴盒”横陈的MPV领域中一举成名,颠覆了人们对此类车型的一贯印象,一经面世,便备受好评,0.34的风阻系数甚至接近轿车的水平,被称为“卵形杰作”。
Previa的车身尺寸为长宽高4750mm/1798mm/1781mm,轴距2865mm,根据市场地域不同,共推出七座、八座两版本车型,引入国内的则多为七座版车型。而Previa在后排设置的两个可独立旋转座椅,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太空座椅”,而其凭借良好的人机工程设计所带来的新鲜乘坐感受,也成为那个年代人们不可磨灭的记忆。
在动力配备上,第一代Previa共推出了2.2L、2.4L两排量共四款发动机。其中,2.2L柴油发动机车型有少量被引入国内,而搭载2.4L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的车型在国内则最为常见,其具有135马力的最大功率输出表现,与4速自动、5速手动变速箱相匹配。
Previa的发动机布局采用了在前轴之后、驾驶座下方以75度角倾斜的中置设计,而车头是空调和冷却系统,该种设计不仅降低了车型重心,还使得Previa具有了接近50:50的前后轴荷比配重,提高了长途高速驾驶的稳定性。而在驱动方式上,第一代Previa共推出后驱、四驱两版本车型,后驱车型则更多的被引入国内。
此外,双安全气囊、ABS、天窗、自动空调等安全、舒适性配置也一并集聚于Previa之上,建立了其在高端商务车领域的良好形象,即使当年30万元的售价,也仍然销售火爆。而至今已经更迭至第三代车型的Previa,虽然在各方面均具有了大幅度的改变和进化,但热销的市场表现却依然如故,豪华MPV的典范地位同样延续至今。
金杯海狮(1989年至今)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轻客“国民车”
90年代,对于很多开始“下海”的人们而言,金杯海狮“面包车”可谓再熟悉不过,其在那个年代穿梭于大街小巷的身影,不仅成为90年代的一道风景,更是我国轻型客车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代金杯海狮其实在80年代末便被引入,当时,金杯汽车的前身沈阳轿车修理厂为了加快技术的提高,制造中国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轻客,决定引进日本第三代海狮面包车的散装件,用CKD方式进行组装,来武装当时的沈阳轿车修理厂。而随着与丰田汽车谈判的成功,不但使金杯汽车得到了丰田全程的技术指导与支持,金杯海狮还成为丰田在国内唯一正式授权许可的海狮合作商。而使用丰田第三代海狮技术的第一代金杯海狮汽车,则在1989年正式下线。
进入90年代,由于第一代金杯海狮的热销,金杯汽车决定继续引入第四代丰田海狮。在经过历时一年零四个月的马拉松式谈判后,金杯汽车不仅获得了丰田海狮的技术引进权,还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在合同1997年截止之后,金杯无需再支付任何费用给丰田。后来,金杯人都称这次意外的收获为“日本人不小心打了个瞌睡”。而在技术谈判结束之后,1991年11月3日,第二代金杯海狮车第一台CKD(全散件组装)车型下线,首批生产200辆。
当时,第二代金杯海狮具有具有90年代初期车型的先进水平,造型简洁干练,配备2.0L、2.2L、2.4L三种排量共四款发动机,采用承载式车身,机械式防抱死装置、真空助力转向等配置一应俱全。在1995年时,最高价格达到29万元左右,年销量达到三千多辆。
1996年,金杯汽车正式推出国产海狮SY6480A,价格降到14万元,产量成倍增长。而在随后的1997年,金杯发动了在轻客行业前所未有的宣传攻势,大力宣传金杯的三大优势:技术优势、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再次大幅度下调产品价格,对轻客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这一年SY6480A产量达到21269辆。
而随着金杯海狮的热销,90年代在我国还掀起了一阵“海狮潮”,不少汽车企业进军轻客市场。同时,该款车还被改装为各种专业用车,比如救护车、邮政车等。不仅仅如此,很多大、中、小企业都将金杯海狮作为其必备车辆,拉货、接人。而至今,金杯海狮已发展至第六代车型,其身影依然经常出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延续着其“轻客”常青树的传奇。
全文总结:
在经过了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到了90年代的经济大发展,中国汽车市场一下子涌入了各式各样国人没有见过的汽车品牌,不仅丰富了国人的对汽车的认识,同时也满足了一小部分人拥有汽车的梦想,此外90年代的中国汽车市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混乱,很多品牌汽车都通过走私等非正规渠道引进,并且还能正常上路,由此也暴露出了当时国内汽车销售模式及国家法律体制上的不足。
来源:汽车之家
转载请注明来自金华市宝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汽车:90年代经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