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淞区是一座“流动”的老城区。
作为“火车拖来的城市”——湖南省株洲市的发祥地,芦淞区依靠便利的铁路交通,逐渐形成了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市场群。近年来,服装更是成为该市全力打造的千亿产业集群。
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催生了“流动”的教育——全区52%以上、城区65%以上学生为非本地户籍子女。该区教育局局长朱金辉说,芦淞教育依靠老城区多年积累下的教育定力,即始终坚持办有温度的民生工程、始终坚持教育的均衡发展、始终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长期居于湖南省教育第一方阵。
一张暂住证体现民生温度
芦淞区教育局基教股股长叶贞涛告诉记者,全区60万人口中,超过30万为非本地户籍。因为工作流动性强,他们中的大多数对于本区新生入学条件并不清楚。
与部分城市按积分制从高到低排位录取不同,芦淞区针对非本地户籍子女的招生政策,主要就一条,即是否办理了暂住证。
朱金辉表示,孩子入学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教育首先是民生工程,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是其重要属性。本着这一认识,芦淞区历任教育局局长,都将解决占全区学生大头的非本地户籍子女入学视为头等大事。
一方面,多校划片、联片招生,既能满足片区内居民入学的多种需求,也能引导生源合理分流;另一方面,将区内所有学校的招生负责人,培养成对政策烂熟于心的宣讲队,队员们提前走进幼儿园向家长宣讲招生政策,主动消除信息不对称。
2016年,芦淞区中小学入学便民系统正式上线。学生录取状态、志愿调剂情况、材料递交时间及窗口等,系统都会实时更新发布,方便家长随时查询。
“只要跑交材料这一趟,就可解决入学问题?!?#21494;贞涛说,今年系统再次升级,建成了从申请学位到学生分班的完整通道。同时,再次调整入学门槛,核心城区4所优质校试点随迁子女入读新政,只要在片区内购房或务工,便可直接就读。
“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帮助解决入学难问题?!?#22312;朱金辉的记忆中,这么多年的坚持,使随迁子女入学虽一直为该区工作难点,却极少成为痛点——凡区内符合入学条件的随迁子女,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就能百分之百保障入学。
一轮“换校长”让倾斜的天平归位
从城区学校调到农村中学大京学校当校长3年,吴志敏办成了几件大事。
从城区开来的T25路公交车,成了全市第一条定制农村教育公交专线;学校有了山水特色校园文化以及多个特色社团;2017年中考,22名毕业生合格率100%……
提出“臻美教育”校园文化,辟出一亩多种植地用于开展研究性学习,2018年从城里转来40多名学生……城里来的校长杨雄敏,近3年在农村白关中学办的事也不少。
变化起于2016年以来的换校长。那一年,朱金辉刚上任教育局局长,在实地考察区内各校后,他做了件大事?!?#19968;年多时间,把区内农村校校长全部换掉?!?#39030;上去的,全都是从城区校选拔出来、年龄在40岁左右的校长。
芦淞区历史悠久的名校不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后划入芦淞的3个乡?!?#24403;时搞了一次教育质量抽测,学生平均分30多?!?#36825;让叶贞涛记忆深刻,和城里学校比,“差距太大了”。
如今3年过去,农村校的变化令人惊喜。2018年,芦淞区又开始探索优质校对口薄弱校的集团化办学,帮助农村校提升教师水平。
学校变化明显,家长看在眼中。2018年秋季招生,农村双牌小学有了36名新生,比上年秋季学期多出22名学生。
一场“双试并行”撬动评价杠杆
一个平常的教学日,株董路小学数个考场同时开测。
美术教研员梁慧,从五年级某班花名册上随机抽取12名学生,要求以“家乡的古建筑”为题,画一幅画;语文教研员谭超艳,站在五年级某班教室里,现场抽测古诗背诵与解析;音乐教研员彭靓,随机抽取四年级8名学生,依次上台表演竖笛吹奏和戏曲演唱。
笔试加面试“双试并行”,是芦淞区自2011年开始探索的评价机制改革。
面对过半生源为非本地户籍子女的特殊区情,区教研室主任彭菊英坦言,学生受限于家庭条件,大多在笔试上表现一般,“如能多几把评价的尺子,将大大有益于他们自信心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双试并行”7年来,已覆盖区内36所中小学校、所有学段国家规定开设的全部课程。抽查方案按年度发给学校,具体参与测试的年级、学生,面试内容、项目则到现场抽签决定,多重不确定,只为引导学校关注每一名学生、每一门学科的全面发展。
双试成绩纳入学校年度考核,权重占到25%;非笔试成绩单独纳入校长个人绩效考核,权重占到5%。
如此推行,换得改革顺利开展。所得效果,也有目共睹。仅以湘江小学为例,“双试并行”实施后,2013年至2017年各学科素质抽查综合成绩,从65分直线上升为89.5分,增长率高达36%。(本报记者 赖斯捷 李伦娥 通讯员 吴育珍)
转载请注明来自金华市宝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一个老城区的教育定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